綠色和平污染防治項目主任賴蕓告訴記者:電子廢物里有大量的金、銀、鈀等貴重金屬,回收價值非常高。但和所有糖衣毒藥一樣,寶貝里還有毒。一臺電腦1000多個元件中有700多個元件都有毒。包括重金屬鉛、水銀、鎘及有機污染物,它們會嚴重影響人體的血液循環、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,并且會長期殘留于環境當中。
因此,在西方國家高環保要求下,電子廢棄物會進行完全粉碎,并按顆粒最初的原料進行分類和回收。但顆粒與有毒作業拆解下來的元件的相對價值就會低很多,再加上國外處理有毒物質的人工成本非常高,在美國,如果企業回收一批電子廢物進行處理,不僅不能賺錢,還會貼錢。

位于汕頭市潮陽、潮南、普寧三地交界的貴嶼,南臨漣江,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廢棄物集散地,當地80%的村民都在從事電子廢棄物拆解——它是珠三角地區電子垃圾對環境造成不可逆污染的典型。從1990年初期,大量的電子廢棄物從美國運抵中國,其中大部分又運到了貴嶼。
運載電子廢棄物的車輛出入貴嶼后,一個個簡陋的手工拆解作坊里,村民一般會采用燒板的形式把里面的元件取出來。以電路板為例,他們通常用濃硫酸提取金屬,或者露天直接把電子廢棄物焚燒掉。這種方法在取出元件的同時,還會釋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質,比如鉛、溴化阻燃劑等致癌物。黑色、紅色、黃色的有毒物質在空氣中彌漫,并向土壤里滲透。
2005年,綠色和平組織資助汕頭大學醫學院對貴嶼居民做了一次健康調查。發現大部分拆解工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病和神經系統疾病。在對當地兒童進行的獨立血鉛水平調查中,1-6歲兒童鉛中毒率高達81.8%。